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添加收藏 丨 联系我们

学校通知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0371-67628141
学校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协作路6号

课程建设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与教学 > 课程建设

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后反思

作者: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日期:2015-1-14 15:26:46 来源:www.zz51z.net

               郑州市第51中学   李宝虹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记叙了童年时的一次亲身经历:自己因冒险而陷入困境,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最终脱险的经历。它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哲理,告诉读者: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它、正视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化整为零,个个击破,就能战胜它。这个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

我认为,教授一节新课之前,教者应首先考虑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提出: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紊乱,几乎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王教授认为,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对此,上海师大郑桂华教授也指出,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

再来看《走一步,再走一步》,它的选材很贴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故事情节相对曲折,内容明白易懂,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内容的独立把握及内涵的挖掘上,学生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这方面无须作过多的分析。

反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描写细腻准确、语言生动形象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也是它的亮点。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习作中缺乏细腻、准确的描写,语言不生动、表达不具体恰恰是他们的通病。

基于以上,我认为,在本课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所以,我决定用“学习文章细腻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这个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感悟文章主旨对于自身的启示”则是辅助问题。

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新的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们是带着满满的新奇和渴望走进初中校园的在他们的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然而,困难、挫折、畏惧、胆怯,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个难以避开的内容。由于缺乏一定人生经验,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一遇到困难,他们不敢面对正视,不会积极思考,常常会手足无措。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这个人生经验和哲理显得十分难能可贵,恰恰符合了此时的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如果学生能真正领悟这个道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那该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人生经验!《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本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设定为:梳理文章的情节和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经验。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个事件,六要素的体现十分清晰。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问题抢答——主要是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来考察。这是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并为顺利解决后来的主要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可以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之后又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梳理主要内容。在顺利解决以上两个小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在这里,作者所说的“经验”是什么呢?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在学生谈了对“经验”的理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浏览了课后所附资料以及俞敏洪的一段话,以强化学生对于“遇到困难不要无限放大,而是要正视它,并将其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认识。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加上文章容易读懂,故而这个问题根本无需学生合作探究,就可很快得以解决。至此,第一个学习目标顺利达成,也为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学习目标为:学习文章细腻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来体会: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的恐惧、无助心理?这些语句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

2.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动词能体现出“我”这些变化?

(在第二个学习目标过渡时,我先让学生给这篇文章评分并说出理由,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很具有批判和不盲从的精神。)

学生们顺利地找出来这些语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品味了极具有表现力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我”被小伙伴们弃于悬崖时,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自己处于险境中恐惧、无助的心理状态。之后学生得出结论:除了语言描写外,在文章中多处使用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进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表现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读书”,因此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规律很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辽阔的“渔场”并真正潜下心来和学生一起总结“捕鱼”的规律和技巧——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和规律,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使用精细准确的动作、细节等描写,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生活小片段,80字左右即可。写好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传阅,推选出优秀作品在班上展示。

在展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踊跃。更令人可喜的是,学生们的作品较明显以前生动多了,由此证明:引导其学习课文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一做法是颇有成效的。

课,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个的问题极其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学生能从文本中收获什么、收获多少等学习效果。这方面,我们的教师应遵循的一点是,一节课应聚焦在一点上深入下去,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因为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有一点就是:相信学生,教学中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对待课堂中的生成是非常重要。只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使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成就感,才能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而且这节课的两个环节也恰恰吻合了黄厚江老师关于语文课价值的阐述:“一个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文,会读会写会听会说……还有一个就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建设精神的家园。”

但是,对于这节课整个回顾下来,我自己还是很不满意,感觉不足太多:没有注重对于生字词的处理;在从“感悟文章带来的启示”向“学习文章细腻准确、生动形象”的环节过渡时的语言表达不够巧妙自然等,而最大的迷茫(也是缺陷)就是:这篇文章从标题、开头到选材、结尾等都极具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习的价值,在做公开课时怎样才能将其统一在一个课时里呢?

    顺便说明一下,在本校我将这一课上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处理字词、感悟文章主旨及其启示、辨析小伙伴弃我而去的行为等,第二课时则专门围绕写作来上:学习文章细腻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综观全文,找一找文章还有哪些写作优点值得学习。结果学生们的发现之多之深很令人吃惊:选材以小见大,真实感人;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开头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