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添加收藏 丨 联系我们

学校通知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0371-67628141
学校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协作路6号

教研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与教学 > 教研动态

巧用“起承转合”,“生动”语文课堂

作者: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日期:2015-1-13 14:22:28 来源:www.zz51z.net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语文课可以说是最玄妙、最神奇、最开放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上,可以上下千年,可以纵横数万里,可以海阔天空,可以百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语文教师,同一篇课文就有一千种教法。如何建构生动语文课堂不是一次几千字的汇报可以讲完的,我们七年级语文组主要是从一个侧面来探讨的。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如欣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而多么经典的歌曲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也就那么几句。我现在给大家提几首歌,不知道大家最有印象的是哪几句,汪峰的《春天里》,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里面的插曲,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这几句吧: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这几句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首歌的高潮,高潮容易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印象深刻。打造生动语文课堂也是这样,一节课要有一个高潮。高潮离不了之前的开始、铺陈,离不了高潮后冷静的总结归纳。我们七年级语文组把这用一个语文上的术语来归纳,就是“起承转合”,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要有“起承转合”,我这次汇报的题目就是《巧用“起承转合”,“生动”语文课堂》。

”原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起”是开始,是发端,可以包括一篇文章的导入、字词检查、作者介绍等;“承”是承接上文并进一步申述,一般包括文章思路整理这类基本问题;“转”是转折、变化,换个角度,一般包括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这一部分一定要新颖,要有高潮。就如一场魔术秀,“承”是魔术揭秘之前的准备和渲染,要吊足学生的胃口,要让学生瞪大眼睛想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转”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谜底被揭开,包袱被抖开,一节课的重难点老师和同学共同攻克。“合”是总结上文,收束全篇。“”作为一种结构形式,现已被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散文写作等各个方面。若语文教学也能巧用“”,定能“生动”课堂,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起——新课导入,教学铺垫 

成功的导语设计,犹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导语设计导语出现于课堂教学的”的阶段,一般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作陪衬,架桥过渡。教师可通过前后知识联系、引用诗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图、播放音乐歌曲、讲小故事、介绍背景、设疑提问、启发谈话引导质疑等方法作铺垫,灵活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内容的教学。

如教再塑生命的人》一文,可以这样设计导语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拿破仑大家都知道,一代枭雄,他率领的铁蹄踏遍了欧洲大陆,他的名字永刻史册。海伦凯勒,一个弱女子,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如何可以和拿破仑相提并论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可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样的导语既引起了学生学习本文的浓厚兴趣,驱走了学生的课间余兴,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准备,形成学生合理的认知结构到了一 “起”击浪果。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为分析文章——“承”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二、承——理清思路,解读文本

承,是一节课的发展,要舒缓,像小河流水,娓娓道来,逐步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是占用一节课时间最长的部分。在这个阶段,节奏相对平稳,但表面平静,实则内蕴烈火。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主要处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语言、处理重难点等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吸取、理解、储存知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当然,教师不是生硬地“灌”,学生也不是生硬地“装”,教师要精讲有方,与学生和谐共振,使学生能积极思维,训练有突破。这个阶段的节奏没有大的落差,只有小的起伏,可以说是蓄势阶段。这一部分也是一节课最艰苦的部分,教师要整体推进,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就如魔术最精彩的部分马上要展开,但魔术能不能让大家见证奇迹,就看准备工作做的扎实不扎实。
   三、转——培养能力,开阔视野

“转”是一节课的高潮。高潮要明快,经过前阶段的铺陈,此时已具渠成之势。是教学起质的飞跃阶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波峰。既要浓墨重彩,又要言简意赅,把教学的“信息”酣畅淋漓地输进学生的心田。在这一阶段里,由于教学重点被顺利突破,学生的智能将得到质的升华,教师与学生都会为教与学的目标的实现而兴奋,因而溢于言表,表现为师生思维极其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显“人”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在目标达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后,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就不应仅仅囿于教材本身、囿于当堂内容,而应该从课内转到课外,从教材转到生活,注重知识的扩展、迁延,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转”。从教学形式上来看,这一部分要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充分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的风采。课采用抢答、辩论、小组竞赛等形式。

比如在讲《散步》这一课时,拓展延伸部分我们设计为抢答和小组竞赛,题目是仿写:亲情是温暖的怀抱,你受伤时给你坚强的依靠。这个仿写较为简单,因为亲情可以比喻成很多东西,但需要发散思维,而抢答这种氛围是最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抢答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一个学生发言正确给小组加一分,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特别积极,一个没答完整,其他组员马上补充,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也令人感动。

总之,“转”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拓宽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转”的环节找到了乐趣、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做人,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合——总结深化,知识整合

如果说 “起”作为导语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承”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转是课堂教学的迁延,那么,“合”作为总结则应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因此,课堂总结于一语文来说至关重要的,课堂总结一定要 “合”

作为课堂教学的“合”,首先要能有效体现知识的整合,即要在总结阶段对整堂课的相关内容做总结、归纳,让所学知识得到整合、形成体系的同时,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

其次,“合”就是要圆合。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能回应“起、承、转”各环节的内容,使整堂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如有的教师在“起”的阶段用了悬念设置或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可直到课堂结束也没有把悬念揭开,没有把问题解答,只是教学前后脱离,互不照应。

语文课堂教学的,还体现为通过结束语“合”。结束语既可以是鼓励性的话语,更可以是拓展性或者探索性的话语,使人深思、发人深省、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 
  总之,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应该讲究“起、承、转、合”“起”的好,引人入胜;“承” 得好,张弛有度;“转”得开,波生浪涌,能使课堂教学气势大为一振;“合”,仿佛画龙点睛,能使课堂教学生动飞活。巧用“起、承、转、合”能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使课堂教学大开大合,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