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添加收藏 丨 联系我们

学校通知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0371-67628141
学校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协作路6号

课题研究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与教学 > 课题研究

浅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日期:2015/1/9 11:37:21 来源:www.zz51z.net

浅谈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研究单位: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课题负责人:裴秋菊

课题组成员:裴会平  孔小毛   

 

 

 

 一、研究背景

根据对我校学生“你喜欢思想品德课吗”的调查,56.3%的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主要原因是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这个调查结果引起思想品德课老师极大的重视,怎样使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我们觉得开拓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动员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供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新课程改革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成为一线教师应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课程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成为课堂的建构者,创造者,成为课程的主体。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在课程体系上给教师预留了更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课程

2、开发利用家庭资源课程

3、开发利用社会资源课程

4、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课程

5、开发利用本土资源课程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

2、行动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7---8月份)

1、建立课题小组

2、分配任务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三个人分配了任务,因为我们三个人分别担任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我们三人各自担任起本学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规划。

3、搜集了相关的材料进行理论学习,先明确各自的主攻方向。

(二)实施阶段(20129---20136月份)

 1、把本课题要研究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2、互相听课,观摩学习,发现问题,及时交流,不断总结。

 3、写反思、阶段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37-- 8月份)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

2、整理资料,形成理论。

3、合作完成结题报告。

四、主要的做法与经验。

(一)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课程

1、整合教材,挖掘校本资源。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是《新学校,新同学》,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思想品德课,先入为主,这节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是否喜欢思想品德课,所以,这节课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重新对教材做了梳理,并结合本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校本资源充实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学校,并感受到我们学校的良好的校风,学生水到渠成地爱上了学校,爱上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

我们从学校办公室找到学校的宣传片,并且把我们学校的社团“熊猫微笑”组合拍摄的《熊猫梦想》MV播放给学生,把大河报、河南商报等各大媒体对这个社团的报道、赞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姐们为了公益事业所做出的努力,所展示的爱心。并且告诉学生电影《让熊猫飞》将在2013529日上映,有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参演,这部公益电影的上映,是为了在黄河岸边捐建一所孤老院。我们还把搜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我校的名人事迹:任长霞、范军等,通过这些活动,第一节课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我们跟班听课,不断完善和改进,使这节课成为非常成功的敲门砖,学生不怕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很有意思,这是学生最大的感受。

2、营造浓厚的学校人文环境 

  学校的人文环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园墙上的校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都能使学生振奋精神、警示自己。可以发动同学们提供温馨的校园提示语,例如,“爱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节约一滴水,换来一片绿洲”,教学楼内过去冷冰冰的“肃静”、“禁止喧哗”现在已经换成“轻轻地来轻轻地走,轻轻地交流,不带走宁静与清幽”,“随手关灯”改成了“天亮了,我要休息”……这些充满温情的提示语,无疑会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能给学生以启迪,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弘扬社会正气,使灵魂升华,激励学生寻求光明。

(二)开发利用家庭资源课程

     1、七年级下学期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如果只是从理论上或者是课本上就事论事的讲,既枯燥乏味,说教性强,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上课前我们采取了家校互动的方式,跟家长做了充分沟通,并对家长进行了一个不记名调查,调查学生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在生活上自立的情况。调查结果令人沮丧,能够做到生活自立的学生不到10%。有了这个数据支撑,我们在上课时候做了“这些你做到了吗”的问卷调查,并据此设置了一项长期的作业,就是每周家长在这份问卷上填写孩子做家务,洗衣服,刷碗等具体事务的情况,我们每周统计一次,并且还对进步大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学期结束,我们邀请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自理情况作了汇报,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比以前主动做家务,并且在学习上也比以前积极主动了,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结果。

2、八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在这节课的实施之前,我们也跟家长进行了沟通,这个学期是孩子逆反心理最严重的时期,家长跟孩子沟通不和谐,亲子之间的矛盾也很厉害。我们设计的问卷调查都是亲子之间沟通的问题,以此来了解家长对自己的了解状况,并且通过家长的解决方式,知道其中的问题。并且邀请了亲子之间矛盾比较严重的家长,孩子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感受,父母也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通过彼此读信,看信的方式,解开彼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看到父母与孩子抱在一起握手言欢的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我们也邀请了亲子之间沟通和谐的家长,跟大家分享跟孩子沟通的经验,让其他家长有所借鉴。当然也让跟父母沟通良好的孩子也跟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学生们同心同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跟父母沟通的秘诀。在这样一个互动分享的课堂上,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且孩子也在这个体验过程中有所成长。此后我们还开展了亲子课堂,并且给家长推荐了很多教育孩子的讲座和书籍资料,父母也反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有了进步和成长。

(三)开发利用社会资源课程

七年上学期第九课《保护自我》,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只从理论上或者看看视频资料,学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况且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意义远大于孩子能写在试卷上的意义。我们对这个专题,进行了专门的设置,通过跟学校各方面的沟通,配合政教处的工作安排来处理这节课。四月份,政教处有一个火灾逃生的演练活动,我们结合这次活动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火灾中如何保护自我的一课。

我们还邀请附近派出所的民警,给学生教授如何防止诈骗,警察们丰富而详实的案例,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会学生面对非法侵害,自己怎样凭智慧保护自己远离伤害。

社会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教育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以及工厂等各种组织。教师做好调查,形成完善系统的资源网络,建立资源档案,与这些单位、团体建立稳定的联系,到实地了解,或请他们办讲座,将课堂向校外延伸,他们关心支持教育,对学生行为较为了解,很具教育优势,灵活地运用好家长资源是一大捷径。

(四)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课程

1、新闻播报,增强学习主动性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其自身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他们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课程资源,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爱好、知识、经验和所学的内容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题研究前,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上课都是我们老师准备的时政资料,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不感兴趣,效果也不理想。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们充分发动学生,采用两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一、让学生准备一个时政摘抄本,可以手抄,也可以是剪报,每周四条新闻,每次两条新闻,七年级学生只是摘抄,不做评论,八年级学生可以做简单的评论,九年级学生要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评论。二、每节思想品德课,班上一个学生给全班学生播报新闻,时间两分钟,以简讯的形式,把最近发生的最新的新闻事件传达给学生,一学期全班学生每个学生播报一次,八九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发表评论,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以深化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我们采取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学生收集到的新闻丰富多彩,播报新闻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自我展现的信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学生开启了关注社会的窗口,促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对其以后思想品德、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安排了一些活动课,活动课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思想品德课教师完全可以将搜集到的素材以活动课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上,运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运用“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运用“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等模拟形式,让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会参与、体验成功。

(五)开发利用本土资源课程

1、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了本土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创新课堂教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中,我们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补充了中原文化这一部分,使学生在了解国家文化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家乡的文化,从而增强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设计了“中原文化伴我行”的专题活动,活动包括:“中原文化探源”、“中原文化知多少”、“ 中原文化在我家”、“ 中原文化传万里”、“ 中原文化我传承”五个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使学生受到了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动。学生有远及近了解文化,使教材充满了生活气息。

2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主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西流湖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写出了《西流湖环境保护现状》《西流湖生态环境恶化调查报告》等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指出西流湖在发展经济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这种调查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研究成效

(一)教师层面

1、调动了老师钻研教材,研究新课标,深入研究课程的学习热情,课题组的成员主动查阅资料,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出发,培养孩子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并真正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自律意识。

2、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不仅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大赛中去的一等奖的名次,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学生层面

1、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极大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开始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的各种教学活动中,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极大提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2、从期末测试的情况来看,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家长也反应跟孩子的关系也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变得和谐了。

3、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能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辨别好坏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三)家长层面

1、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孩子初中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能主动跟老师沟通,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家校互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长能积极配合孩子,跟孩子一起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共同讨论孩子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如何持续调动每一个学生对思 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真正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2、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上,只是做了初步尝试,还不能进行理论总结,还不具备广发推广的可行性。

3、还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还需进一步尝试探索。

(二)今后的设想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供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能够立体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充分调动家校互动,使家长、学校、社会等都积极参与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近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 成为一个能辨别对错,有较强法律意识和较高道德水平,并能积极参与到这个社会生活中的生动立体的人。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拓宽老师的理论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道德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在健康、多样、个性的学习中,丰富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